完形心理學(Gestalt Psychology) 在 UI/UX 設計中有重要應用,它研究人類如何將視覺元素組織成完整的圖形或模式,強調我們的感知過程是基於整體,而非僅僅關注於個別的元素。
以下是完形心理學的主要原則及其與界面設計的關係和應用:
1. 接近性(Proximity)
原則:物理距離較近的元素會被用戶視為一組。
- 在界面中的應用:
- 分組:將相關的內容或元件靠近排列,幫助用戶快速理解它們的關聯性。
- 例如:表單設計中,將「標籤(Label)」和「輸入框」放在一起。
- 減少認知負擔:用距離明確區分不相關的元素,避免混淆。
- 分組:將相關的內容或元件靠近排列,幫助用戶快速理解它們的關聯性。
- 案例:
- 在電商網站中,將產品圖片、名稱和價格靠近排列,便於用戶快速關聯這些信息。
- 在電商網站中,將產品圖片、名稱和價格靠近排列,便於用戶快速關聯這些信息。
2. 相似性(Similarity)
原則:視覺特徵相似(如顏色、形狀、大小)的元素會被認為具有相同的功能或屬性。
- 在界面中的應用:
- 一致性設計:使用相似的按鈕樣式或顏色來表示相同類型的操作(如所有的「提交」按鈕都是綠色)。
- 強化分層:區分主要與次要信息(例如,主要按鈕用實色背景,次要按鈕用線框樣式)。
- 案例:
-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使用相似顏色和樣式來表達同一層級的操作或內容。
- Google 的 Material Design 使用相似顏色和樣式來表達同一層級的操作或內容。
3. 封閉性(Closure)
原則:即使某些圖形或圖案不完整,人類也會自動將它們「補全」成完整的形狀。
- 在界面中的應用:
- 簡化設計:使用不完整的輪廓或形狀來吸引注意力,讓用戶自然補全圖案。
- 設計微互動:使用未完成的進度條或循環動畫,讓用戶感知「進度」。
- 案例:
- 載入動畫中使用圓形未閉合的動畫來表示進行中操作。
- 載入動畫中使用圓形未閉合的動畫來表示進行中操作。
許多輪播設計在僅顯示輪播中項目的一部分時利用了封閉原理。儘管用戶可能無法猜測部分顯示的項目的確切細節,
但不完整的項目向他們發出訊息,表明垂直折疊之外還有更多項目,他們應該滑動才能到達它們。
4. 連續性(Continuation)
原則:視覺上排列連續的元素會被感知為一條線或路徑,用戶的視線會自然沿著連續的方向移動。
- 在界面中的應用:
- 視覺引導:設計連續的布局,幫助用戶從一部分界面流暢地過渡到另一部分。
- 例如:導航條中的箭頭或進度指標引導用戶到下一步。
- 提升可讀性:使用對齊和行距讓文本段落更易於掃描和閱讀。
- 視覺引導:設計連續的布局,幫助用戶從一部分界面流暢地過渡到另一部分。
- 案例:
- 滑動式圖片展示中,圖片按順序排列,用戶會自然地滑動查看下一張。
- 滑動式圖片展示中,圖片按順序排列,用戶會自然地滑動查看下一張。
5. 圖形與背景(Figure/Ground)
原則:視覺上會區分出「前景」(圖形)和「背景」(地面),並將注意力集中在圖形部分。
- 在界面中的應用:
- 強調焦點:通過背景模糊、色彩對比,將主要操作元素(如按鈕)從背景中凸顯。
- 層次設計:利用深淺對比設計出清晰的層級(如卡片背景與內容區分)。
- 案例:
- 模態窗口彈出時,背景變暗,將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到窗口上。
- 模態窗口彈出時,背景變暗,將用戶的注意力集中到窗口上。
6. 共通命運(Common Fate)
原則:同時移動或改變的元素會被認為是相關的。
- 在界面中的應用:
- 分組行為:當多個圖標一起移動(例如拖動工具欄時),用戶會認為它們是屬於同一功能組。
- 互動反饋:滑動切換頁面時,所有相關元件同步更新狀態。
- 案例:
- 圖片輪播中,圖片與標籤指示器(Dots)同時變化,強化它們的聯繫。
- 圖片輪播中,圖片與標籤指示器(Dots)同時變化,強化它們的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