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產品的美觀是吸引用戶的主要驅動力,而良好的用戶體驗和可用性則可以留住客戶。
蘋果公司是這一理論在實踐中的一個極好的例子。
Apple 的產品外觀時尚、有吸引力,並提供卓越的使用者體驗。
使用者對您的視覺設計有正面的情感反應,這使得他們更能容忍您網站上的小可用性問題。
在大多數情況下,從您的角度來看,這是一件積極的事情。這種效果是為什麼良好的使用者體驗不能只是功能性 UI 的主要原因——設計一個既有吸引力又實用的介面值得投入資源。
美學可用性效應於1995 年首次在人機互動領域進行研究。日立設計中心的研究人員Masaaki Kurosu 和Kaori Kashimura 測試了ATM UI 的26 種變體,
要求252 名研究參與者對每種設計的易用性進行評分用途,以及美感。
他們發現,參與者的美感吸引力評分與知覺易用性之間的相關性比參與者的美感吸引力評分與實際易用性之間的相關性更強。
Kurosu 和 Kashimura 得出的結論是,使用者會受到任何給定介面的美觀的強烈影響,即使他們試圖評估系統的底層功能。
我們的同事 Don Norman在 2004 年出版的《情感設計》一書中深入探討了這個概念在日常用品中的應用。
請記住,美學可用性效果有其限制。漂亮的設計可以讓使用者更容忍小的可用性問題,但不能容忍更大的問題。
(正如電子商務第一定律所說,如果用戶找不到產品,用戶就無法購買該產品。即使是漂亮的網站,如果可發現性較差,也將沒有收入。)
形式和功能應該一起工作。當介面出現嚴重的可用性問題,或為了美觀而犧牲可用性時,使用者往往會失去耐心。在網路上,人們很快就會離開。
設計師也必須考慮到美是跨文化和人口統計的主觀因素。配色方案、版式、文字、符號和其他 UI 元素對不同的使用者群組具有不同的意義。
例如,韓國用戶可能認為使用者介面對美國用戶不太有吸引力。
參考文章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aesthetic-usability-effect/
https://www.nngroup.com/videos/aesthetic-usability-effe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