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思考過程的五個階段與商業策略

使用者體驗

設計思考是一種方法論,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方法。它特別適用於處理模糊或尚未明確的複雜問題,因為它幫助我們理解人們的需求,並從以人為中心的角度重新構建問題。在頭腦風暴過程中生成大量創新想法,並透過實踐的方法尋求解決方案。當你掌握設計思考的五個階段後,便具備了強大的能力,能夠運用這一方法來解決公司、國家乃至全球的複雜挑戰。

設計思考是一個非線性且迭代的過程,根據不同的觀點,可以分為三到七個階段。本文聚焦於由史丹佛大學哈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d.school)提出的五階段設計思考模型,因為這一模型在設計思考的教學與實踐應用方面享譽全球。

目錄

  • 設計思考過程的五個階段
  • 第一階段:同理心——研究使用者需求
  • 第二階段:定義——陳述使用者需求與問題
  • 第三階段:構思——挑戰假設並創造創新解決方案
  • 第四階段:原型——開始創造解決方案
  • 第五階段:測試——驗證並優化解決方案
  • 設計思考的非線性特質
  • 結論
  •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設計思考的五個階段

根據 d.school 的說法,設計思考分為五個關鍵階段:

  1. 同理心:深入研究使用者需求。
  2. 定義:整理並陳述使用者的核心需求與問題。
  3. 構思:從不同角度挑戰假設,提出創新解決方案。
  4. 原型:根據構思,創建低成本的初步解決方案。
  5. 測試:針對使用者測試解決方案,並持續優化。

接下來,我們將逐步探討這五個階段的具體內容。

第一階段:同理心——研究使用者需求

設計思考的第一步是通過深入了解使用者來建立同理心。這階段以使用者為中心,通過觀察、訪談和沉浸式研究來洞察使用者的需求與挑戰。這有助於拋開設計者的主觀假設,從而獲得更加全面的用戶洞察。該階段的核心目的是儘可能深入了解使用者,以便為後續階段的問題定義與解決方案開發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二階段:定義——陳述使用者需求與問題

在定義階段,我們將組織在同理心階段收集的資訊,並確定設計問題的核心。這是一個以人為本的過程,要求問題陳述以使用者需求為出發點,而非公司或個人利益。例如,與其說「我們需要增加市場份額」,不如說「年輕人需要更健康的食品選擇」。此階段的目的是清楚界定設計挑戰,為構思階段提供準確的方向。(註一)

第三階段:構思——挑戰假設並創造創新解決方案

構思階段是設計師集思廣益、挑戰傳統假設並提出創新想法的時候。透過頭腦風暴、逆向思考和其他創意思維工具,團隊從多角度思考問題,力求產生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在這個階段,設計師不斷探索新的可能性,並篩選出最具潛力的解決方案,準備進行原型設計。

第四階段:原型——開始創造解決方案

在原型階段,設計師將構思轉化為實際的低成本原型,以測試解決方案的可行性。這是一個實驗性的階段,目的是透過具體實物來檢驗構思的可操作性,並根據測試結果進行迭代與調整。此階段能夠讓團隊更好地了解解決方案的實際效果,並進一步優化設計。

第五階段:測試——驗證並優化解決方案

測試是設計思考過程的最後一個階段,設計師會將原型產品交給使用者進行測試,從而獲取真實的反饋。測試的結果可能會揭示新的問題或挑戰,甚至引發重新構思與迭代的過程。設計思考是一個不斷修正的過程,目的是不斷提升解決方案的有效性,並更好地滿足使用者需求。

設計思考的非線性特質

雖然設計思考被劃分為五個階段,但實際過程並非線性的。在實踐中,設計師可能會在不同階段間來回切換,或同時進行多個階段的工作。測試結果可能促使設計師重新思考問題的定義,或回到構思階段進行新的腦力激盪。這種靈活性是設計思考的一大優勢,能夠持續迭代,直到找到最佳解決方案。

結論

設計思考是一個強大且靈活的工具,有助於解決複雜問題。它強調以使用者為中心,並鼓勵設計師從不同角度探索問題,提出創新解決方案。透過不斷迭代與反饋,設計思考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問題,並開發出切合使用者需求的解決方案。

設計思維與創意商業策略

 

(註一)

原始問題陳述(公司或個人利益出發點): 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問題陳述:
  • 我們需要增加網站的瀏覽量。
  • 使用者需要快速找到他們所需的信息,並希望網站導航更直觀。

 

原始問題陳述(公司或個人利益出發點): 以使用者需求為導向的問題陳述:
  • 我們需要減少產品的退貨率。
  • 使用者需要清晰的產品資訊和準確的尺寸指南,幫助他們做出購買決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