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各布法則 Jakob’s Law》為可用性專家 Jakob Nielsen 在西元 2000 年提出,主張用戶會根據在其他網站上累積的經驗,對設計慣例產生一種預期心理。

Jakob Nielsen 將這樣的發現比喻成人類本性的法則,鼓勵設計師盡量遵循共同的設計慣例,幫助使用者不需要透過額外的學習成本,就能根據過往的經驗來輕鬆操作,並更專心在新產品的內容上。

心理模型

如果所有網站都遵循相同的設計模式,那將使網站變得非常無聊。答案是肯定的,這可能是真的。但對使用者來說,熟悉度是非常有價值的,這讓我們想到了另一個對設計師有價值的心理學基本概念:心智模型。

心智模型是我們認為我們對系統的了解,尤其是它的工作原理。無論是網站還是汽車,我們都會形成系統如何運作的模型,然後將該模型應用於系統相似的新情況。換句話說,我們在與新事物互動時會使用從過去的經驗中獲得的知識。

心智模型對設計師來說很有價值,因為我們可以匹配使用者的心智模型來改善他們的體驗。因此,使用者可以輕鬆地將他們的知識從一種產品或體驗轉移到另一種產品或體驗,而無需花時間了解新系統的工作原理。當設計師的心智模式與使用者的心智模式一致時,良好的使用者體驗就成為可能。縮小我們的心理模型與使用者的心理模型之間的差距是我們最大的挑戰之一,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使用了多種方法:使用者訪談、人物角色、旅程地圖、同理心地圖等等。所有這一切的目的是不僅要更深入地了解使用者的目的和目標,還要更深入地了解他們預先存在的心理模型,以及如何將其應用於我們正在設計的產品或體驗。

例如:表單的設計


您有沒有想過為什麼表單控制項看起來像這樣?這是因為設計它們的人,對這些元素應該是什麼樣子有一個心理模型,他們基於他們在物理世界中已經熟悉的控制面板。諸如表單切換、無線電輸入,甚至按鈕之類的東西都起源於觸覺對應物的設計。

例如:重新改版 youtube

YouTube 重新設計

經過多年基本上相同的設計,YouTube 在 2017 年推出了新版本,他們允許桌面用戶輕鬆使用新的 Material Design UI,而無需做出任何承諾。使用者可以預覽新設計、熟悉、提交回饋,甚至如果願意的話可以恢復到舊版本。因此,透過簡單地授權使用者在準備好時進行切換,避免了不可避免的心理模型不一致。

最後要補充的是

Jakob 法則表明,用戶在其他網站上花費了他們大部分的時間,他們希望你的網站也能以相同的方式運作。在八月份的線上演講的問答環節中,Jakob Nielsen 分享了他對 Jakob 法則的不足之處的看法:

嗯,我的意思是,不足之處可能是,如果你總是和其他網站做同樣的事情,那麼我們怎麼可能變得更好呢?所以你必須能夠做一些不同的事情。並不是說每一種設計都應該和其他設計完全一樣。我的意思是,如果真是這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設計師呢?我們只需要按下複製按鈕,再做一個我們已經擁有的東西的副本就可以了。所以確實,每個情境都不同,用戶不同,不同類型的用戶不同,等等。因此,事物確實需要適應或調整,但在大多數問題上,就交互設計而言,這需要基本上與人們已經期望的相同。

這是因為,當他們訪問你的網站時,他們帶來了他們從所有這些其他網站的累積經驗中的期望,而這些網站是他們花費大部分時間的地方。我很抱歉,沒有人是那麼重要的,對吧?特別是你不是。我的意思是,任何單個網站只占一個人總體用戶體驗的一小部分。所以,如果你試圖偏離人們的期望,你就在他們獲取你的內容、你的服務、你的網站目的的能力上設置了一個巨大的阻礙。你的網站的目的不是為了與眾不同。你的網站的目的是傳遞某些基本的信息,這就是你需要專注的。再說一遍,不是絕對不做任何不同的事情,但我會說試著控制一下,對吧?並且嘗試主要在人們期望的方面設計交互技術、導航佈局等等,因為這樣他們就不需要擔心如何操作你的網站。他們可以關心你想說什麼,這意味著你更有機會用你的信息、你的產品或你的功能觸及到他們。